文/曾淑玲,原文刊登于《家族办公室》杂志
来源/《文明的引擎:中国式家风传承洞察报告》,由国投泰康信托与惠裕全球家族智库于2025年7月联合发布
引言:2025年7月4日,国投泰康信托与惠裕全球家族智库于北京正式发布《文明的引擎:中国式家风传承洞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调研团队与来自不同背景的8个家族展开面对面交流,同时邀请来自律所、保险公司、家族办公室和学界的11位一线家风传承实践专家参与,提供不同视角下的中国家风传承洞察。本文将解读《报告》的关键发现与亮点,希望对关注家族文明建设与传承的家族和专业人员有所启发。

在现代家庭传承中,记录着房产、股权和债务等有形资产的负债表广为人知,而承载着家风的“精神资产负债表”却长期隐形。近日,国投泰康信托与惠裕全球家族智库联合发布的《文明的引擎:中国式家风传承洞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家风是家庭的“隐形资产负债表”,其健康度直接关乎财富延续与基业长青,是家庭能否真正“穿越周期”的关键。具体而言,这张“精神资产负债表”的资产端是家庭和谐的氛围、优良的行为规范与清晰的精神传承路径;而负债端则是成员之间的隔阂、不良的习惯与原则的缺失。
基于这样的思考,国投泰康信托与惠裕全球家族智库共同发起本次联合调研,对“家风传承”这一命题给予建设性回应。《报告》强调,无论规模大小,所有家庭都存在着对“家”的精神需求和传承挑战。《报告》对古今中外家风传承的特征、理念认知、落地障碍、实操路径、工具创新等展开系统分析,凝练了六大关键发现,旨在破解家风传承从理念到实践的难题,提供标准化创新方案。

【关键发现速览】
01 中西家风各有智慧,传承方式与时俱进方能延续文明价值
中国古代家训中蕴含着重视教育、倡导团结、强调道德责任、鼓励勤劳节约等价值理念,而西方家族更注重商业智慧和财富管理的传承,同时也强调家族成员在公共服务和社会责任方面的表现。虽然中西文化背景各异,但都孕育出延续至今的精神财富,对现代家族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然而,《报告》指出,随着时代变迁与家庭结构的演进,古代家风的表现形式和传承机制已难以适用于当代语境,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其约束力不足的缺点逐渐显现。现代家族应将传统家族智慧与当代家族需求和专业传承工具相结合,以适应新时代的挑战。这也是《报告》在文中提出“家风传承三阶段十步法”的现实出发点:活用专业工具与共识机制,为家风传承找到有效的当代表达。
02 家风传承的多样图景:四种风格各有千秋
《报告》指出,多维发展、社会责任、精神富足、创新变革和文化自信等关键词与现代家风传承密切相关。在共性的基础上,当代家风在不同的家庭中呈现出丰富多彩的个性特征,展现出“家文化”的多元性和适应性。为深入探讨这种多样性,《报告》依据核心价值取向构建了双维模型——“持久性vs灵活性”与“向内自洽vs向外影响”,将家风传承中的典型家族划分为四种类型(外向持久型、外向灵活型、内向持久型、内向灵活型)。这不仅为观察中国家风传承提供了结构化视角,也为更多现代家庭审视自身文化特质、设定传承重心提供了参照。《报告》撰写小组成员举例,“外向持久型”的代表梁启超家族,强调爱国、进取和责任,尊重后代多元发展,聚焦于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与成就突破。

图片来源/《文明的引擎:中国式家风传承洞察报告》
03 家风传承挑战重重,认知差异和实践缺乏尤为突出
尽管家风传承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其从“发起”到“落地”,并非一帆风顺。一方面,不同代际之间、不同生活方式的成员之间对“家风”内涵的理解分歧较大,难以形成统一共识;另一方面,“如何把家风落到日常”“如何让家风传承与时代变迁同步”并非易事,真正将家风内化为行为选择、制度安排的案例依旧稀缺,亟须成员之间的深入沟通甚至专业人士的帮助。此外,成员之间角色定位模糊、治理机制和约束工具匮乏、前瞻规划不足等问题,更易使家风传承在实践中流于形式,难以持续。
04 三个阶段十步走:家风传承也可以有“标准方法”
有形的财富传承本就困难,无形的家风传承更是不易。为解决这一问题,《报告》系统性地提出“家风传承方法论”,设计了“形成—治理—实践与优化”的实施路径,并细分家风梳理、家族治理、教育规划、家风实践等十大步骤,形成兼顾标准化与个性化的落地方案。

图片来源/《文明的引擎:中国式家风传承洞察报告》
在实操层面,《报告》认为,虽然家族宪章、信托、遗嘱等家风传承工具已为人熟知,但各自存在能力局限,只有“综合应用”多样化工具,才能发挥最大效用。其中,财富管理服务信托(含家族信托、保险金信托等)的长期存续性、法律独立性及条款灵活性能为跨代家风传承提供制度保障,是家风传承的“核心工具”。
TIPS:财富管理服务信托——家风传承的超级载体
《报告》重点阐释了财富管理服务信托之于家风传承的三大优势:
1. 长期存续、支持代际传承:信托通过跨代规划与定期审议机制,让现代家庭可在保持核心精神不变的基础上,动态调整传承策略,使家风传承更具适应性与生命力。
2. 法律效力与治理机制双重保障:信托具备强约束力,可设立家族委员会等治理机构,形成清晰的决策流程和监督机制,确保家风落地不流于形式。
3. 高度定制化设计:信托可根据价值取向设立教育、创业、文化等专项基金,甚至通过激励机制将家风实践与信托收益挂钩,实现价值观内嵌。
05 家风传承存在技术难点,专业团队才是成功保障
家风传承是一项需量身定制、与时俱进的系统工程,其成效高度依赖于法律、财税、文化等多元专业机构的高质量引导。《报告》指出,家族宪章、议事规则、治理委员会等虽是关键抓手,但制度构建的核心在于其形成过程能否促成共识、真实反映“家文化”,而非追求繁复模板。此外,家风传承面临法律环境复杂性的挑战,尤其是跨国家族,它们需应对多法域法规与税制差异,且相关国内制度亦存空白。因此,《报告》建议其与专业机构建立长期协作机制,动态适应政策与法律变化,确保传承机制持续落地。在这一趋势下,国投泰康信托持续积极推动专业生态建设,联合律所、公证处、养老机构、慈善组织等构建“家族事务服务联盟”,通过跨界协同提供法税规划、康养对接等一站式服务,以专业赋能信托服务场景创新,不断丰富信托服务手段与方式,实现财富与精神的双重传承。
06 从理念到机制,家风传承走向创新、普惠新阶段
《报告》指出,面对跨文化、跨地域、跨代际的现代家庭发展趋势,家风传承亟须建立多元、灵活、可共创的新体系。比如,可借助数字博物馆、AI家史、多媒体纪录等手段,推动价值观的“代际共创”,让家风传承更具生命力与时代感。
顺应家风传承需求与变化,国投泰康信托在创设“家庭金融服务131体系”(涵盖家庭财富配置、家庭养/护/传服务生态及公益慈善)过程中,率先将“家风延传”纳入其不断拓展和延伸的服务场景。通过融合家族信托、家族宪章等工具,将传承的内涵从资产配置升维至文化治理层面,为家风建设与传承构建了坚实的平台。此外,考虑到家风传承日渐成为现代家庭的共性需求,而非富裕家族的特权,此次发布的《报告》创新性提出“双轨模板”,分别为中等收入家庭、高净值家族设计了差异化实操框架,彰显了专业服务的“人民性”与“普适性”。
三个家族的“教科书式”操作:制度创新如何破解传承难题
1)华茂徐氏家族为保障家族企业基业长青,特制定《家族共同协议》,明确确立“分产不分家”的根本原则。该原则强调股权所有权与经营权彻底分离,确保后代成员仅享有资产收益分配权而不参与日常决策。同时,协议规定,若企业遭遇破产清算,剩余资产必须优先用于支持教育项目,以维护家族的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
2)L家族设立“家风惩戒委员会”,对违背家规者实施严格的分级处罚机制。L家族创新性地将家族基金的部分收益分配机制,与每位成员日常践行家风、遵守家规的程度进行深度绑定,通过可量化的行为评估体系,动态调整其分红比例,以此强化正向激励与行为约束,确保家族精神与价值观的有效落实与代代传承。
3) 深圳某能源家族传承项目由专业律师团队主导设计,构建了多维解决方案:首先,制定具有法律效力的家族宪法,明确家风核心条款作为家族治理基石;其次,建立企业股权分期传承机制,规划在十年内逐步向下一代移交核心企业的表决权,确保平稳过渡;最后,设立家族委员会运营规则,创新性地安排女儿担任事务执行官,有效平衡儿子在企业接班中的权力,促进协作。该项目的关键突破在于组织三代成员深度参与“同堂座谈会”,让年轻一辈主动参与规则制定,从根本上规避了“被动继承”可能引发的冲突。
结语
2022年6月,总书记指出:“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遗产。”
家风并非家庭财富的附属品,而是家庭治理与代际传承的基石。《报告》立足本土文化,融合中西经验,为中国家庭提供了一套面向未来的家风传承实践图谱,也为全球家族传承贡献了独特的中国智慧。在新时代变局下,唯有将精神资产纳入家庭治理的主轴,让它从“幕后”走向“台前”,方能行稳致远。
版权所属:fott.top 非授权不可转载, 联系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