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4月以来美方频繁加征关税所引发的全球市场震荡,家族办公室等长期资本力量对美国资产配置的战略性重估。资本风向正悄然转变:避险需求上升、美元敞口下降、私人信贷与本币资产受到青睐。
截至4月11日,美国对华关税举措已呈“极限加码”之势,总幅度累计达145%。4月2日,美国宣布对中国商品加征34%关税;中方于4日对等反制。此后美方数日内三次提税,迅速将税率拉升至125%。再叠加3月初所谓“芬太尼关税”20%的加征幅度,这一波关税攻势已超市场想象。
在4月9日短暂的一天回血后,美国金融市场再度地动山摇。4月10日,标普500指数盘中一度重挫超6%,接近触发熔断。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挫逾千点,比特币跌超5000美元,VIX恐慌指数暴涨63%。美元指数创下两年来最大单日跌幅,黄金价格突破3200美元每盎司冲至历史新高。美债收益率跳涨,能源价格回吐。
资本市场信心的脆弱程度可见一斑。
投资风向从“渐变”转向“剧变”
在关税政治与经济高压的环境下,全球掌握超高净值家族财富的家族办公室,正在重新审视其对美投资的结构与风险敞口。
事实上,早在2月特朗普政府公布新一轮关税前,不少家族办公室就已开始减仓美股、撤出私募基金和风投项目,尤其是对政策高度敏感的科技、医疗、绿色能源板块。如今,这一趋势已不再是“短期调整”,而在逐步演化为全球资产配置的结构性转向。
一位中东主权家族办公室负责人坦言:“在这个阶段,投资不仅要看回报,更要考虑制度稳定性与政策可预期性。美国市场的风险溢价正在重估。”
LionRock Capital创始人Srihari Kumar的操作可视为缩影。他位于新加坡的家族办公室原本配置40%资产于美国,40%投向印度,其余20%分布于其他市场。而最近六个月,美国占比显著下滑,全球配置比例升至25%以上。尽管Kumar对美国市场长期仍持乐观态度,特别是在人工智能与科技领域,他也承认当前局势存在诸多不确定。高估值及“七巨头”科技股的市场集中,使他暂停了对美国进一步投资。
Kumar指出,核心动因是美国政府支出紧缩、关税政策不确定,以及利率维持高位对经济增长构成压力。“我们不能再假设美国始终是稳定的避风港,”他说。
他并非孤例,同期有一些家族办公室选择转向黄金与房地产等硬资产,以对冲市场波动;另一些则选择持币观望,等待更明朗的机会。
巴菲特更是未雨绸缪,从美国大选的2024年第四季度就出售了67%的苹果持股,并将所持的美国银行的股份减少了34%。如此这般操作之后,巴菲特名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现金储备增加至前所未有的3340亿美元。于此同时,巴菲特将他在日本五大综合商社的持股比例提高到接近10%。这些多元化的企业在能源、金属、食品生产和物流等领域运营,基本上不会受到贸易紧张局势的影响。
在这场静水深流的资本迁徙中,家族办公室作为最具前瞻性的资金体,正在引领全球投资逻辑的一次深层转向。
金融机构纷纷重估策略
摩根大通、瑞银、花旗、星展等机构纷纷调整策略,以应对政策主导型波动的“新范式”。
摩根大通私人银行全球首席投资策略师William Sinclair表示:“政策风险正在取代传统的经济周期,成为主导市场情绪的变量。”他指出,客户对冲需求显著上升,尤其是寻求美元之外的避险工具,如黄金、TIPS(抗通胀国债)、以及非美货币债券。
星展银行(DBS)则建议客户关注“财政政策空间尚未耗尽”的市场,尤其是中国、德国等有能力出台刺激措施的国家。同时,该行也密切观察制造业回流美国本土带来的产业机会,尤其在半导体、国防和生物科技等政策红利明确的高门槛行业。
花旗私人银行家族办公室业务负责人Richard Weintraub表示:“从我们管理的客户资金来看,确实看到对美投资兴趣边际减弱。但这仍是一种策略性重组,而非全面撤离。”他认为,家族办公室对美国的信心并未根本动摇,但对估值、政治与政策稳定性的要求更高了,他们在等待更清晰的信号。
瑞士信贷在其最新报告中指出,若通胀压力持续,美联储可能不得不快速转向降息,目标利率或降至2%。这将使得避险资产——如日元、瑞郎及TIPS等——重新获得关注。同时,美元信用质量也面临更复杂的全球认知挑战。
在私人市场,PineBridge Investments发现,全球保险资本对私人信贷(Private Credit)的配置迅速增加。这与家族办公室近年来的倾向一致。在高利率时代,中低端私募债市场提供了稳定利差与高债权保障率,成为高净值家族青睐的“现金替代型”工具。
Principal Asset Management的资深策略师George Maris则进一步指出,当今金融市场的风险评估逻辑需彻底重构。“传统的波动率模型已无法反映由政策驱动的剧烈变化。家族办公室必须配置那些具备制度适应性、能够穿越周期的资产。”
EFG资产管理公司首席经济学家Daniel Murray直言,加征关税的决定“在经济上极为幼稚”,其潜在后果包括:制造成本上升、企业利润压缩、通胀加剧、就业市场不稳,以及消费信心受挫。“滞涨的阴影正在逼近,”他说,“而真正的投资智慧,来自于对系统性风险的审慎对冲与长期价值的坚守。”
全球资本正悄然重估“美国例外主义”
家族办公室的谨慎正引发全球资本的战略反思。
根据瑞银《2024全球家族办公室报告》,全球家族办公室目前仍有50%的资产配置在北美。然而,即便如此,占全球家办数量约三分之一的亚洲家族,也有将近一半资产投向美国。这种曾经的高度依赖,正随着政治风险上升而遭遇质疑。
如果说2月特朗普加征的对中、加、墨的关税政策是导火索的话,那么4月的关税“荒诞剧”无疑成为催化剂,使得原本战术性的“减配美国”操作,逐渐演化为深层次的结构性重估。
有意思的是,数据显示非美投资者率先调整了资产配置。晨星数据显示,2月中至3月中,欧洲投资者从美股ETF中净流出超30亿美元,同时向本地市场注入近160亿美元。相较于基金经理的季度策略调整,家族办公室视野更长,这种资金流动释放出更为深远的信号。
以全球大约8000家家族办公室、管理3万亿美元财富的规模来看,这场静悄悄的调整,足以撼动金融地壳。一旦这些机构重新平衡其美元风险敞口,将直接冲击美国私募、初创企业与风投的融资环境,甚至迫使部分机构重新思考其商业模式。
展望:不确定时代的资本秩序重建
虽然特朗普“发高烧”的关税政策注定不能持续。但是不理智的对等关税政策在当前引发美国通货膨胀或经济放缓或者地缘政治(甚至三者兼有)的风险是非常真实存在的。这种不确定性、市场剧烈波动,以及2025年某个阶段可能出现的两位数幅度的市场回调迹象,都令投资者极为焦虑。
家族办公室下一步该如何布局?一方面,需要重新审视其在贸易敏感型行业(科技、制造、农产品)中的风险暴露;另一方面,应强化对高弹性资产的配置:包括高等级短期信贷工具、低波动高分红资产、以及拥有技术护城河与资源自主权的企业股权。
流动性管理也将成为决胜点。面对剧烈波动,持币观望的能力本身即为战略资源。在货币对冲、海外资产本币计价、以及复杂结构化产品的利用上,家族办公室正在借助多家金融机构提供的定制化解决方案提升自身“防御力”。
最后,正如某欧洲家族办公室CEO所说:“世界正从‘美国中心论’走向‘地缘碎片化’。未来资本世界里,主动适应与跨境协同的能力,比单一市场的优势更值得追求。”
备注: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
版权所属:fott.top 非授权不可转载, 联系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