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40字 约10分钟
文 | 惠裕全球家族智库
FOTT责编投稿邮箱:lynda.zeng@fott.top
会员及合作请加惠裕小秘微信:huiyuxiaomi
前言:从杉杉股份到娃哈哈,越来越多的内地家族企业因为家族成员内斗而大伤元气。这一方面是因为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企业家,大多在家族与企业的治理结构建设上缺失,而更重要的是在家族精神文明传承上几乎是空白。家族信任破裂往往会带来“雪崩效应”,家风传承需要与时俱进,构建现代家风传承体系迫在眉睫。
宗庆后遗产纷争案,大家追到第几集了?最新的消息是:相关案件8月1日将在香港高等法院进行聆讯,性质是宣布决定,估计时间为5分钟。而且现在已经确认,娃哈哈争产案第二被告Jian Hao Ventures Limited(建昊企业有限公司)的唯一董事为宗馥莉。2024年12月,宗继昌、宗婕莉、宗继盛三人向香港高院申请针对宗馥莉的临时禁令,以阻止她处置、处理或减少在汇丰银行以建昊企业有限公司名义开立账户的资产价值。
Jian Hao Ventures Limited是宗庆后设置离岸信托的关键方,而目前本案的审理重心,就在于信托是否设立、宗馥莉是否存在不当处理信托财产的行为。但是这场纠纷案的信息不完整,无法判断宗庆后设立的是遗嘱信托还是生前信托、受托人是谁、信托的资金来源是否合法、汇丰银行对信托设立是否知情,等等。
与法律层面的扑朔迷离相比,在舆论层面则是泾渭分明、旗帜鲜明。豪门恩怨都是情与法的纠缠,有意思的是,当专业人士在抠法律条文的时候,吃瓜群众则纷纷在情感上站队。而宗庆后遗产纷争案的恶劣影响如此之大,除了制度安排上的缺失之外,精神传承的空白是更重要的原因。所以,别让传承只剩“分家产”,精神文明才是根。
“
从宗庆后人设崩塌到宗馥莉“大女主复仇”?
如果说这场遗产纷争案的“剧情第一季”是宗庆后的人设崩塌,那么随着越来越多的材料被扒出,“第二季”则似乎变成了“长公主”宗馥莉的“复仇大业”。尽管这“第二季”的内容有部分是推测的,但从宗馥莉大致的成长脉络,也能感受到这个家族是何等的分崩离析。
下面,我们梳理一下宗馥莉的“复仇”过程。再次重申,以下内容有部分是推测的,并非严肃的报道。
宗馥莉是在14岁的那年赴美留学的,进入洛杉矶富人区的圣马力诺高中,而杜建英作为监护人陪同。那一年是1996年,两年后,宗庆后和杜建英的二女儿宗婕莉出生。
显然,当时的宗馥莉是知道自己的父亲和“公司阿姨”关系亲密的。异国他乡的孤独、家庭破裂的无助、无能为力的愤怒、仍需依仗的尴尬,这种令人窒息的环境带来的复杂情绪,都落在一个14岁小女孩的身上。
有媒体报道的宗馥莉后来的种种极端行为,比如为了让父亲更改遗嘱,以绝食相抗争,“身边有人看到她绝食到摇摇晃晃站不稳”。再比如频繁更换身边的保姆、司机,甚至在冰箱安上摄像头。这种隐忍、发狠与复仇的性格,恐怕从这时就开始养成了。
高中毕业后,宗馥莉没有进入常青藤名校的任一所,而是出人意料的就读美国佩珀代因大学学习商科。这所学校虽然也不差,但是和柳传志之女柳青、任正非之女姚安娜就读哈佛大学;张近东之子张康洋就读宾夕法尼亚大学;钟晱晱之子钟墅子就读加州大学欧文分校,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而且这所学校非常度假风,以俊男美女、最美校园出名,被称为“美国富人子弟首选的贵族学校”,大量好莱坞明星的儿女就读于该校。有网友分析,这是杜建英的谋划,不是在高中也要在大学,将“长公主”在纨绔子弟聚集的地方养废。网友的猜测并非全无道理,杜女士无法逼宫上位,就惟有废掉宗庆后的嫡女宗馥莉,让她失去统帅能力。其实很多宫斗剧,比如近期热播的《藏海传》,都有类似的情节。
但结果事与愿违,宗馥莉非但没有养废,反倒掌握了“屠龙技”。2004年,宗馥莉毕业回国,从基层历练,一步步进入权力核心,筹谋继承之战。2024年2月,79岁的宗庆后因病去世,宗馥莉开始展示她的杀伐决断、雷霆手段,化身为“复仇大女主”。
接下来的剧情,从媒体报道上大家应该都知晓了。宗馥莉先是经历了一场辞职风波,然后强势回归,正式全面接手娃哈哈。接着开始对董事会进行大清洗,宗庆后时代的四位核心“老臣”——吴建林、潘家杰、余强兵和张晖——都被宗馥莉踢出局。
人事调整只是开始,宗馥莉的“手术刀”很快挥向了娃哈哈的实体资产。2025年初以来,娃哈哈突然关停了全国18家分厂的生产线,今麦郎“代工门”事件因而发生。这些被关停的工厂有一个共同点:宗馥莉的“同父异母弟”宗继昌和宗婕莉曾担任多家关停企业的董事。
或许是宗馥莉的“赶尽杀绝”将对手逼得没有了退路,随着香港高等法院受理了宗庆后遗产纷争诉讼,将这场暗战彻底公开化了。豪门恩怨结局尚难预料,但显然卷入其中的每个人,都很不体面,包括已经逝去的宗庆后,而最坏的结果甚至是娃哈哈的分崩离析。
“
没有家族精神文明的传承,终究一场空
无独有偶,在宗庆后遗产纷争正进入白热化阶段,另一家知名浙商杉杉股份的家族内斗也迎来了结局,“太子出局、继母上位”的惨烈家族内斗,最终导致这家风光一时的民企市值蒸发数百亿。
为什么豪门恩怨、家族内斗的戏码开始在中国内地频繁上演?最直接的原因,是改革开放后的一代企业家现在基本在七八十岁的年龄,到了遗产安排的关键时期,如果对于身后事没有早做规划,这种多子女的复杂家庭往往就会产生纷争。
而中国的一代企业家又大多过于自信,恨不得向天再借500年,认为没有必要过早进行传承规划和安排。并且,传承规划与安排必然会触碰到核心且敏感的家族问题,包括情感冲突、利益冲突和文化冲突,所以有些企业家会选择逃避。此外,有一定比例的企业家认为谈论和安排身后事是不吉利的,后代家族成员也会认为提及此事是一种“大不孝”“大不敬”或影响长辈家族成员的情绪,不敢或不愿提及,结果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而且,内地的第一代民营企业家在创业初期都是草莽式生存,抓住时代红利快速发展,这导致两个问题:一是在家族和企业治理结构上不清晰,很多都是创始人一言堂;二是在家族精神与文化建设上严重缺失。
绝大多数的民营企业家都是大家长式作风,就如宗馥莉所说,“没有了宗庆后,娃哈哈等于零”。而宗庆后的股权代持问题,也让娃哈哈的控制权面临着重构风险。杉杉股份的郑永刚则完全忽略传承规划,仅口头指定接班人,导致其34.5%股权在法定继承中被稀释为8.33%、20.17%等零散份额,瞬间引爆控制权争夺。
除了治理结构的问题之外,更为关键的是家族精神文明传承几乎是空白的。家族的精神文明包括家风、家训,家族的梦想与愿景等。
在个性张扬、开放多元的现代社会,如果没有能够体现家族共同梦想和核心价值观的家族文化,家族就会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
比如英格兰有一个传承了六代的家族。他们的家族愿景与梦想是这样描述的:“本家族将努力成为英格兰最受尊敬的家族之一,始终以谦逊稳健的方式,出色地处理家族核心事务,包括我们的家族企业、财富管理、社区支持、慈善捐助。
中国的创一代普遍存在重“术”轻“道”的偏见。他们在成长经历中的物质财富匮乏感和对私有财富的不安全感,让其一直在追求财富的道路上狂奔,而忽视家族梦想的缔造和优良家风的建设与传承。
中国历史上一直是耕读传家,虽然有很多经典的家训,但在商业传家上,需要怎样的家风建设与传承?其实是缺少这一课的。
而且,家风传承需要与时俱进,不再是一味的“道德说教”,而是要和家族信托等金融工具结合起来,与家族宪章、家族委员会相互融合,才能真正的执行落地。特别是当很多一代没有受过高等教育,而二代往往是海外教育背景,就更需要情法共治,构建现代家风传承体系。
反观宗氏家族,没有丝毫的优良家风传承。宗庆后的父母辈就重男轻女,宗庆后不仅自己的“一妻一女一布鞋”人设“塌坟”,家族的所有成员,几乎都卷入到这场纷争中。宗馥莉、杜建英、杜建英的子女、宗馥莉的叔叔宗泽后,互相攻讦、对抗,家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荡然无存。
家族信任破裂往往会带来“雪崩效应”。无论是宗馥莉与同父异母弟妹互不认可导致诉讼对抗公开化,还是郑驹在股东大会上与继母激烈对峙,导致股权冻结、银行抽贷等接踵而至,这种家族内斗不仅撕裂了亲情纽带,更直接动摇了企业的生存根基。
家族企业传承,早已超越了“家事”范畴,攸关产业链稳定、员工福祉与社会信任。而没有家族精神文明的传承,财富传承终究是一场空。
版权所属:fott.top 非授权不可转载, 联系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