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宪梓家族4.6亿私有化金利来,领带大王金蝉脱壳还是断尾求生?

导语:

金利来私有化退市并非孤例,上市家族企业私有化之后,家族办公室如何在幕后运筹帷幄,布局家族新一轮财富与事业版图?

金利来(00533.HK)日前发布公告,将于2025年7月2日正式撤销在香港联交所的上市地位,结束长达33年的上市生涯。这一决定,并不突兀。早在2024年底,董事会主席曾智明便通过其全资控股的广朗公司,提出以每股1.5232港元收购余下股份,全面私有化金利来,总价约4.64亿港元。

随着香港高等法院在2025年4月11日正式受理退市申请,这家由“领带大王”曾宪梓一手创立、历经半个多世纪的男装品牌,最终选择了回归家族完全掌控的道路。

 

一、金利来私有化的背后逻辑

回望金利来退市的动因,不难发现,这是一场早已酝酿多时的“理性归宿”。

首先,金利来近年来业绩承压,2024年营业额同比下滑8%,净利润同比下滑近20%,在本土品牌和国际快时尚的双重挤压下,传统商务男装市场快速萎缩,品牌老化问题突出,转型压力骤增。而资本市场对短期财务表现的苛刻要求,与企业进行长期战略调整的节奏渐行渐远。维持上市,不仅无法为转型提供更多支持,反而成为制约。

其次,上市的融资功能已基本丧失。金利来自1992年上市以来,仅在上市初期募集过约1亿港元资金,33年来未再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过股权融资。2024年,公司的日均成交量仅29.6万股,占总股本0.03%,全年换手率不足20%,远低于港股主板平均水平。在这样的流动性环境下,即使股价长期低于净值,企业也无法通过增发、再融资获得资金支持。资本市场对金利来而言,更多是一种“负担”而非助力。

而更为关键的是,合规成本与监管压力与日俱增。据披露,金利来每年为维持上市地位需支付约1200万港元的合规支出,涵盖年审、信息披露、法律顾问等费用,占公司净利润近13%。与其将宝贵资源耗费在“为上市而上市”的程序性开支上,不如选择私有化,轻装上阵,专注业务本身的转型与重塑。

当然,家族的意志,也是重要的推手。通过私有化,曾氏家族得以实现对金利来100%的掌控,避免因股权分散导致的管理掣肘与战略摇摆。这为未来大刀阔斧的改革提供了组织保障——无论是关闭低效门店、加码电商投入,还是进行品牌年轻化转型,家族可以在没有外部股东压力的情况下自主决策,坚定推进。

金利来的退市,正是家族企业在资本寒冬中作出的深思熟虑之举。

TIPS :家族上市企业选择私有化?

1. 应对业绩压力与行业转型挑战

2. 股价长期低迷与流动性枯竭

3. 降低合规成本,释放管理资源

4. 强化家族控制权,提升战略灵活性

 

二、家族企业退市潮兴起

金利来私有化退市并非孤例。近年来,随着港股整体市况低迷、资本市场对传统产业热情渐退,以及合规成本高企,一波又一波的家族企业正加速撤离资本市场。

从郑裕彤家族的“新世界系”,到吴光正家族的会德丰,再到刘銮鸿家族的利福国际,乃至百丽国际在高瓴资本主导下创下港股史上最大规模私有化交易,家族企业密集私有化,已成一股值得关注的趋势。

TIPS: 近年来,港股上市公司私有化案例频现,尤其以家族企业为主力:

  • 郑裕彤家族先后私有化新世界中国、新世界百货、新创建集团,整合地产及零售资源;
  • 吴光正家族私有化百年老牌会德丰集团,聚焦核心资产;
  • 刘銮鸿家族完成利福国际私有化,以规避香港零售业波动与投资风险;
  • 高瓴资本与百丽管理层联合私有化百丽国际,刷新港股史上最大私有化交易金额。

这些案例背后的共通逻辑是:上市不再是资本运作的唯一通道,尤其当公司价值与市值严重背离、融资功能减弱、合规成本过高时,回归家族掌控成为更理性的选择。

事实上,过去家族企业上市,是为了打开融资渠道、提升品牌公信力,但随着资本市场环境巨变,上市地位逐渐变成桎梏。

相比之下,私有化后的企业可以依托家族办公室灵活调动境内外资本,布局多元化投资,延伸家族资产版图。

 

三、家族办公室或成为新操盘手

私有化,并非意味着家族企业“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借助家族办公室这一平台,在更加隐蔽和灵活的环境中,进行跨周期、跨市场的资本运作。

家族办公室不仅掌握财务管理和税务筹划的专业能力,更能在品牌重塑、子女教育、全球投资等领域,为家族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战略支持。尤其在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家族办公室能够统筹创新投资、并购整合、国际拓展等多线作战,成为家族与企业之间最重要的桥梁。

金利来此次私有化行动,看似由曾智明个人名义操盘,实则背后可能有其家族办公室的深度参与。广朗公司作为收购载体,不仅在股权结构上做到精密安排,更在资金筹措、交易谈判、后续资产管理等环节,展现出家族办公室特有的运筹手腕。私有化后,金利来的股权将更加集中,运营决策将更灵活,而家族办公室则将承担起更为系统化的资源配置、战略投资与风险管理职责。

以前文提到的“会德丰”为例,吴光正家族的家族办公室在私有化后迅速整合旗下地产、航运、投资等业务,不再受制于上市公司的单一财务目标,而是按家族整体利益进行长远配置。新世界系近年来也通过家族办公室操作,推动资产重组与跨境投资,使得家族财富池实现动态优化。

这种由家族办公室主导的企业治理模式,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家族企业退市后的新常态。

 

四、金利来退市后应如何重新启航?

随着金利来宣布正式私有化退市,这家曾引领一代男装潮流的品牌即将回归家族怀抱。但是,私有化,并不是故事的结束,而是另一段旅程的开始。

对于金利来而言,未来的挑战与机遇并存。在传统男装市场式微、年轻消费崛起的时代背景下,金利来如何焕发新生,将考验家族的耐力与远见。而家族办公室将在幕后扮演重要角色,既要保障家族财富的稳健增长,又要为企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战略动能。

首先,企业需要确立清晰的中长期发展战略。在摆脱资本市场季度考核压力后,金利来应将目光投向5年、10年后的竞争格局,比如,从单一商务男装品牌,转型为多品类、全场景的男士生活方式品牌,积极引入新兴设计力量,推动与潮流文化的联动,焕新品牌形象。

其次,运营模式必须跟上时代步伐。电商转型已是必选项,但更重要的是实现线上线下的融合发展,构建私域流量池,提高用户复购率和客户生命周期价值。同时,在供应链端,应用数字化工具提升生产效率与柔性制造能力,才能支撑快速反应和小批量多品种的市场需求。

资本层面,虽然不再受制于公开市场,企业仍需积极引入长线资本或战略投资人,如家族办公室、私募基金等,进行结构性融资支持创新项目与国际化布局,考虑通过基金平台参与产业上下游并购,确保转型期间资金充裕且成本可控。

最重要的是,家族企业治理架构也需同步升级。家族控股并不意味着排斥专业化。未来金利来应引入更多具备新消费、数字营销背景的职业经理人,与家族成员形成有效互补,同时完善内部问责与激励机制,真正做到“家族掌舵,专业驾驶”。

结语:

上市,不再是唯一的成功象征;退市,也未必意味着落寞。

真正重要的是,家族企业能否在家族办公室的协助下,以更长远的眼光和更专业的执行力,完成从资本驱动到价值驱动的转型。金利来今日的抉择,也许正预示着未来更多家族企业的选择方向——在资本市场之外,靠深厚的文化积淀、审慎的财富管理与坚定的战略执行,完成新一轮的自我超越。

版权所属:fott.top 非授权不可转载, 联系授权

编辑部的头像编辑部编辑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