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都怕的“关键人风险”

京东和刘强东是秤不离砣。且不说刘强东及其全资公司掌握着京东32.3%的股权,根据AB股划分,刘强东还拥有京东80%的投票权。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京东内部有一条独特的公司条款,规定了董事会不得在刘强东未出席的情况下,召开正式会议。以上两点足见刘强东对京东的绝对话语权。




纵观BATJ,不得不说,马云在传承这一块,最为深谋远虑。这不仅因为马云在四巨头中最为年长,要知道马云开始谋划是10年前的事,当时他才44岁——和如今的刘强东年纪相仿。
且看由惠裕家族智库整理的BATJ持股结构图,刘强东及其全资公司控制了京东超32.3%的股权,居BATJ之首。李彦宏及其全资公司控制了百度31.9%的股权紧跟其后,马化腾及其全资公司控制腾讯17.26%。相比之下,马云仅持有公司6.4%的股权,是BAJT中核心创始人持股比例最低的。仅从这一点看,“关键人风险”对这四家公司的影响便有所不同。
从人事上看,长期以来,刘强东对京东仍然事无巨细,造成京东至今“没有二把手”。百度则近年高管严重流失,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那些曾经被称为百度“二把手”的人一个接一个转身离去。可见,上述评论说“如果李彦宏离开百度,公司所受的影响是70%”,所言非虚。相对而比,腾讯要幸运得多,至少,在马化腾的背后,人们还能看到刘炽平。刘炽平虽然低调并非媒体常客,但在国际上颇具口碑:在《彭博商业周刊》评选的2017年度全球50大最具影响力人物榜单中,这位企鹅帝国二把手成为中国企业界唯一入选者,与孙正义、贝佐斯、马斯克等声名显赫的国际大腕齐名。
马云对于接班人的培养更显得稳步有序。马云在公开信中说,今天宣布一年后卸任阿里董事长,是他“深思熟虑、认真准备了10年的计划”。
最广为人之的是阿里的合伙人体制。阿里巴巴在2010年7月确定了这一体制,明确每年合伙人可以提名选举新合伙人候选人,以确保不断有新鲜血液注入阿里管理层。当然,新合伙人需要满足严格的条件,如:在阿里或关联公司工作五年以上、对公司发展有积极的贡献、高度认同公司文化等。马云在今天发布的公开信中表示:“合伙人机制,创造性地解决了规模公司创新力问题、领导人传承问题、未来担当力问题和文化传承问题。”
此外,阿里内部希望通过调整和完善VIE结构,以减少个人对阿里的控制力,改由阿里巴巴合伙人和高管们集体控制。根据阿里今年7月底发布的2018财年年报,阿里最核心业务的5家公司——淘宝、天猫、阿里云、阿里巴(中国)技术、菜鸟、优酷,通过VIE架构被注册在开曼和英属维尔京群岛的5个VIE公司控制,马云和谢世煌控制了5个公司中的4个。完成调整后,每个VIE实体的股权将被一家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控制,而非由少数个人持有。显然,此举目的是进一步降低马云在阿里的影响力,为其顺利“退休”再作一层铺垫。
版权所属:fott.top 非授权不可转载, 联系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