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德容:DAF是一个系统工程,可以设立外包的首席慈善官

2025年6月4日至5日,“2025家族办公室全球资产配置发展论坛”在上海圆满举办,汇聚全球家族办公室和财富管理领域的重要声音。在5日下午,上海市原民政局局长、上海国盛集团董事长、DAF专项基金推动者施德容先生发表了主题为“破局 DAF中国实践——痛点攻坚与创新之路”的演讲。其中有很多精彩、独到和前沿的观点,在这里呈现给读者。

施德容:DAF是一个系统工程,可以设立外包的首席慈善官

 

01 个人经历与DAF实践非常契合

对于国内的家族办公室,DAF(捐赠人建议基金)也许还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板块,但是我认为非常值得探讨。这其中需要讨论的问题很多,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更多。

DAF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说某一个概念拿来就可以用了。所以,实践以及思索,包括操作上的整个过程,我认为要有很多综合性的因素凑在一起,才能够把它做成功。甚至于国家或者社会发展的每个阶段,DAF的实践都有所不同。

先谈谈我的个人经历,我曾经是知青,在江西非常贫穷的山区插过队的。我对整个农村的情况非常了解,因为现在还经常去做知青的地方扶贫、做投资。知青返城后,我回到上海,曾担任卢湾区的组织部长,从1986年开始,做过6年的区委副书记。

上世纪90年代,我在上海民政局先是担任两年副局长,中间半年到美国去学习了企业管理,回来以后又做了7年的正局长。90年代是中国整个社会大变革的时期,现在的基金会、非营利机构这些组织,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时候,是没有的,社会缺少非营利机构。90年代后期,上海成立了社会团体管理局,这在全国是首家,这其中我做了很多的探索。

后来我又去做了一个投资公司,就是如今的国盛集团。现在我还在做三个投资基金,包括航天航空、新材料、出海这三个方面。我在1994年做民政局长的时候,创办了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后来做了常务副理事长,现在我退出了。

所以我的经历是非常跨界的。在2017年,我跟很多人讨论DAF。经过半年的筹建,2018年1月,上海首只捐赠人建议基金(Donor Advised Fund)——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大爱福(DAF)专项基金在上海成立。大爱福(DAF)专项基金由兴全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上海有你真好公益服务中心出资发起设立于上海市慈善基金会。

上海首只DAF专项基金出来以后,遇到了很多问题。一方面我感觉其在透明化方面做得非常好,但是另外一方面基金增值方面的问题不少,有的人怕兴全基金亏损怎么办。但我至少把它做到了全程透明可追溯,这是非常核心的。如果项目少的话可以人工做,项目多的话一定要数字化,做到全程可追溯。这就是我大概的经历,正是因为有这些跨界的经历,所以我认为我来谈DAF的事情会非常有体会,包括跟信托和家办一起讨论。

 

02 家办一定要把慈善放在重要位置上

再回过头来讲DAF,我认为它应该叫智慧慈善系统,DAF其实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且是非常有用的东西。我当初在美国看了之后回来非常兴奋,认为中国应该推广DAF。

什么叫DAF?我想大家应该也都知道,就是捐赠人在慈善机构设立的子账户,兼具投资保值与公益资助功能,以“中门槛、高透明、专业强、可传承、先免税、后动用”为服务原则。

我的理解,DAF是在高净值人群中,做慈善的一种利器。但是我认为现在这件利器根本没有用好。第一个特点是中门槛。有的说是低门槛,我就不太同意。高透明没有问题,我后面会讲专业强的问题。

什么叫透明化,什么叫专业性?就是钱到哪里去了,最后爱心到哪里去了。其实高净值人群,大部分是高智商的人,给你5万、10万元,你用得不好,下次就不会来了。给你100万,你用得非常好,那他会说你们做得太好了,都可能再给你1000万。我举个例子,我后来做了25年的PE(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E的钱从哪里来的?募、投、管、退。钱募来了,要管好,要退出来的。如果你3个月到半年不给投资人一份清晰的过程报告的话,下次人家会给你吗?只有一次,第二次就没得谈了。

其实慈善一样是一种服务。如果我们能像做PE一样来做慈善基金的募资和管理,这就是DAF的核心之一。当然,要用合适的薪酬来吸引优秀的慈善管理经理,这是操作上的难题。所以专业性其实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后来我做过很多探索,甚至准备成立合资公司准备聘用人来做,月薪起码2万。当然,这个钱从哪里来,都是比较难解决的操作性的问题。

DAF本质上是一个持续、系统的解决方案,国内的家办可能在慈善这方面是非常薄弱的,都不太重视,也没有这方面的人才。家办对于首席投资官(OCIO),不管是外包还是自己培养,都在下功夫。但有没有首席慈善官的概念?慈善理念都设计得很好,最后落实到底怎么样?我跟很多家办讨论过这个问题,似乎都漏了这一块。

其实慈善对家族基金的体量做大是非常关键的,有几点要非常注意。第一是安全。钱交给你去管理,必须要保证资金安全。第二是增值。如果一直都亏损,要你干什么?第三是处理好家庭中的各种情况,子女的情况、两兄弟之间的情况等等。第四是传承,怎样将家族事业和文化传承下去。我认为这四方面如果都加入了慈善的话,可能会是如虎添翼。

慈善事业做好,家族的伟岸形象就会彰显出来。而且让子女参与到慈善事业,那么对他的人品、他的胸怀、他的人格,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家办要发展的话,我认为一定要把慈善放在重要位置上。

施德容:DAF是一个系统工程,可以设立外包的首席慈善官

03 DAF蓝海广阔,呼唤外包的首席慈善官(OCCO,Outsourced Chief Charity Officer)

DAF成功的关键是什么?要把它当作一个系统工程来考虑。这里面包含四点:一是政策,二是金融,三是社会,四是公益。要对这几个方面都很熟悉,所以我认为我很适合做这个事情,因为刚才讲了我的经历,我什么都做过。

DAF是一片大蓝海。如果DAF做好了,第一会增加金融机构理财的规模。第二,家族客户在金融机构理财,如果有一个慈善项目,金融机构与客户的黏性就增加了。所以DAF对金融机构来讲是很好的,大家不要以为慈善好像是一个另类的东西。搞金融的人真的要重视慈善,它能带来有形和无形的影响。

美国DAF占GDP的1%,已成为主流捐赠渠道及家族慈善标配。我们的慈善基金总规模占GDP的0.2%,DAF更是微乎其微。中国高净值人群规模庞大,慈善意愿正在觉醒,DAF蓝海广阔。如果认真的研究、认真的做DAF的话,对金融机构来说就是很实惠的一块业绩增长空间。

在中国,DAF概念的引入是在2017年。2016年的时候我参加过很多学习班并做演讲,也去过美国洛克菲洛基金会和富达学习过。中国现在是多元主体在探索DAF,包括基金会、慈善信托或者金融机构,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了。

中国开展DAF主要的痛点与突破口,对于公益基金会来说,在于高净值人群募资难,项目执行能力弱,公信力不足;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在于慈善服务能力缺失,与慈善组织联动不足。家族办公室的投资理财做得很好,但慈善板块还是非常弱。最重要的问题还是人才缺乏,现在谁来做?症结就在于没有顶层设计,专业机构缺乏专业人才。

本土相对比较成功的案例。第一个是工商银行的君子伙伴慈善信托,我认为基本上朝着这个方向在走,当然需要讨论的问题还有很多。还有一个叫深圳递爱福公益基金会,顶层设计非常好。此外,我认为非常好的一个案例是海南佰纳阳乡村振兴基金会,看过他们的材料之后我非常佩服,我认为基本上就是做的DAF,透明指数评估可以打100分。

最后说一下中国DAF生态圈设计的路径,我认为要研究两方面,一个是海南的“资管+公益”模式,发挥双层资源禀赋的优势来推动,做得非常好。另一个是探索“金融+慈善”的富达模式,开发慈善理财产品,吸引高净值人群参与。要建立慈善顾问团队,为捐赠人提供税务规划、项目匹配的一站式服务。

我们需要构建DAF协同服务平台。一方面,为家族办公室提供慈善板块的顶层设计,整合法律、财税与公益资源。另一方面,为高净值人群定制慈善意愿方案,包括捐赠策略、家族慈善传承计划等。所以,我认为应该要产生外包的首席慈善官,我最近也在牵头,准备做外包的首席慈善官,并设立这样的服务办公室。

版权所属:fott.top 非授权不可转载, 联系授权

张老师的头像张老师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