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聪、何猷君、郑志刚,“三公子”齐上热搜,“明星”继承者们如何在产业周期中突围?

王思聪撤了,何猷君来了!何猷君近日收购王思聪旗下的北京寰聚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引发了热议。而郑志刚打造的K11艺术购物中心,也因为新世界发展的债务问题,面临被出售的可能。年轻的继承者,都会面临产业周期的考验,能否实现突围与破局,靠实力、靠规划,甚至还有一点点运气。

近日,三位家族企业的“明星”接班人几乎在相同时间成为关注的焦点。所谓“明星”继承者,指的是他们在财经圈之外也有较高的知名度,而且这三个人都是学霸、多金且帅气,他们是——王思聪、何猷君与郑志刚。

6月19日。何鸿燊之子何猷君,收购了地产商王健林之子王思聪旗下的文化娱乐企业——北京寰聚商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寰聚商业”),以40%的持股比例成为第一大股东,并接任董事长一职。

6月30日,新世界发展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集团成功通过本公司、相关集团成员公司与有关银行债权人签订了新的再融资定期贷款融资协议。新世界发展的流动性危机得以缓解,而在今年下半财年,会继续出售非核心资产,包括郑志刚倾力打造的K11艺术购物中心。

勿以成败论英雄,何况王思聪、何猷君、郑志刚三人都还年轻,他们身上有共同的特质,性格上也有差异。他们当前的成败得失,不过是漫长商业征途上的一场考验,从中也能感知到经济周期、产业周期对创业者的冲击,以及在家族企业传承中,二代(或者三代)的突围与破局,殊为不易。

 

  谁不曾是热血青年?

“北有王思聪、南有何猷君”,这是电竞行业里的说法,没想到两人在新的领域又有了新的交集。

2025年6月20日,山东泰安,何猷君出席了一场产品发布会,他的新身份是北京寰聚商业管理有限公司的董事长。2023年7月,王思聪斥资成立寰聚商业,短短1年时间就在全国布下70多个项目,管理资产规模直逼60亿,业务涵盖文旅、商业、体验式消费等多个领域。

彼时,“认真上班”的王思聪形象一度刷新网友认知。而且,“进军文旅”属于王思聪的个人事业,与其父王健林所执掌的万达集团无关。但这次王思聪卖掉寰聚商业,不能不让人联想到王健林近一年来频繁出售优质资产来回笼资金。王思聪当初接手泰安文旅项目,大有延续王健林“文旅梦”的意味,而这么快出售,与万达当下的困顿现状很难撇开关系。

王思聪和何猷君早就有交集,是在电竞行业。2011年8月,王思聪在微博上宣布自己将强势进入电竞行业,他收购了当时濒临解散的CCM战队,并将其改名为iG。2018年,iG获得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冠军,这是中国赛区战队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拿下该赛事的世界冠军,也是王思聪的高光时刻。

但也正是在2018年,王思聪创办的熊猫互娱就出现了资金缺乏、融资困难等情况。在王思聪事业受挫的2018年,比他小7岁的何猷君入局电竞行业。也是在这一年,王思聪与何猷君第一次在电竞行业产生实质性交集。彼时,游戏公司创梦天地港股上市,王思聪旗下普思资本合计持有创梦天地3.38%股份;何猷君则以公司CMO身份,跟随高管团队一起敲钟。

同年,澳门电子竞技总会成立,何猷君担任总会长,王思聪任荣誉会长。何猷君特意在微博上感谢了王思聪:“你一直是我的榜样,无论是电竞或者是投资,我都有很多地方得向你学习。”

2020年,何猷君成功推动V5与eStar换股合并,成立星竞威武并出任董事长兼CEO,电竞市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合并诞生。2024年7月26日,星竞威武登陆美国纳斯达克,“中国电竞第一股”正式诞生。何猷君亦成为亚洲最年轻的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创始人。

何猷君摸索出一条“电竞+产业”的资本化路径。而如今这套思路正在被复制到文旅领域,星竞威武此前的业务,几乎都是内容、IP和电竞,几乎没多少线下重资产的运营经验。本次接盘寰聚商业后,无疑能补上这块拼图,进入餐饮、消费、文旅等实体经济领域,拓展业务版图。

郑志刚的故事则是另一种路径,他是三人中唯一回到家族企业接班的。郑志刚父亲郑家纯掌舵的新世界发展,过去数年以高杠杆扩张,背负着千亿债务,受行情拖累,陷入流动性困境。6月6日,新世界宣布,对旗下永续债延迟派息。

应对危局,新世界发展积极展开自救,除全力推进875亿港元再融资计划外,还在通过出售非核心资产和业务来加速变现,其中很可能就包括郑志刚一手打造的K11艺术购物中心,这是把博物馆、零售与艺术融合在一起的新型商业地产模式,创建第一年就实现盈利。后来在郑志刚的规划下,最初的4座K11变成了38座,建好的k11,现在是打卡的圣地,但消费远没有想象中好。

去年9月,郑志刚请辞行政总裁。今年4月,郑家纯将女儿郑志雯纳入新世界核心管理层,后者获委任为提名委员会成员,这预示其正式进入接班“考察期”。

 

在产业周期中突围

王思聪、何猷君、郑志刚,三位“明星”继承者,如果以事业成果来说,何猷君似乎当前的表现最好。但不能否认的是,郑志刚、王思聪也取得过辉煌的业绩,所以勿以一时的成败论英雄,产业周期对他们事业发展的影响不小。

有意思的是,郑志刚、王思聪、何猷君,分别是70后、80后和90后。郑志刚出生在1979年,他在事业起步阶段正是中国地产行业腾飞之时,K11艺术购物中心也给他带来了巨大的成功和荣耀,但这也会形成路径依赖,在整个地产行业走下坡路时难以扭转局面。

王思聪出生在1988年,他海外归来创业的时候,正是国内互联网发展如火如荼的时期。受当时流行的所谓“互联网思维”的误导,王思聪奉行“流量—资本—风口”的扩张模式,这导致他重规模轻效能、运营能力缺位等短板,当家族资源缩水、万达(传统地产业)债务危机下,其个人商业光环加速褪色。

何猷君出生在1995年,他既不会受到传统产业的羁绊,也没有被新兴产业泡沫裹挟。他以星竞威武为轴心,横向拓展游戏发行、电竞酒店,纵向收购寰聚商业实现“线上流量-线下场景”迁移。何猷君的进取,彰显“技术+场景+资本”三位一体的新模型,其能否打通电竞与文旅的商业模式,将决定星竞威武的估值重构。

王思聪和何猷君的处事风格也有很大不同。王思聪这些年投的项目,都有几个共通点:轻资产、强内容、快曝光。他懂怎么做话题,也愿意为话题花钱。何猷君则不爱吆喝,风格沉稳,也鲜少参与公众话题,但一步步做实业、跑项目、谈资本的路径,却清醒得很。

王思聪靠人设撬动注意力经济,何猷君靠资源整合打造资产闭环。王思聪以资本驱动快速扩张,何猷君则专注于产业深耕,这也反映出资本玩家与产业整合者的本质是不同的。

从家族企业对其影响方面来看,三位公子也有不小的差异。王思聪与何猷君都是明确表示不接班的。何猷君刻意淡化家族背景,甚至其社交媒体认证都没有提及赌王何鸿燊,而是认证为电竞会长/创业者,多次强调创业资金“未拿家里一分钱”。王思聪多次明确表达了自己不会接班万达的意愿,王健林也曾公开表达对儿子拒绝接班的无奈。

郑志刚作为郑家纯的长子,也因其早期做出的突出业绩,曾一度被认为是接班人的不二人选。但随着新世界发展出现债务危机,郑志刚辞去家族职务,他的接班之路似乎戛然而止了。不过整体来看,郑氏家族在交接班问题方面其实处理得并不差。

家族创始人郑裕彤的一个核心理念是,在位置上的人一定不能贪念权位,一定要在自己还头脑清醒,精力旺盛的时候就交班。无论郑家纯,还是郑志刚,郑家的二代、三代好像都是在不成熟的时候就接了班,而且是真正大权在握,也都接班之后出了问题,最后又让父辈站出来挽回局面。但换个角度看,让错误和问题暴露在还能挽回局面之时,不恰恰是更正确,更有利于整体成功,甚至也更高明的做法吗?

在产业周期变迁中,郑志刚受到家族的羁绊最多,王思聪次之,何猷君最少。但何猷君懂得如何把家族信用转化为平台信用,同王思聪一样,从另一个层面很好的利用家族资源。在中国经济从“土地金融”向“新质生产力”的转型过程中,何猷君与王思聪这两个名字再度被摆在一起,形势却发生了逆转——何猷君已明显处于上风,王思聪则有些落寞了。

豪门传奇背后,资本永不眠,年轻的接班人都要经历产业周期的变迁,但唯有将资源沉淀为可持续价值的人,方能在周期更迭中握住权杖。何猷君能否真正激活寰聚的商业空间?郑志刚切入短剧赛道能否再现雄风?王思聪又是否会有重振旗鼓的后手?——这一场场接班大戏,远未落幕。

版权所属:fott.top 非授权不可转载, 联系授权

张老师的头像张老师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