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国投泰康信托与惠裕全球家族智库联合研创的《文明的引擎:中国式家风传承洞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京发布。惠裕全球家族智库创始人范晓曼女士做了开幕致辞并进行了主题分享,她对这份报告的一些关键发现进行了解读。她在梳理中外家族精神的传承脉络、观察中国家族精神的时代风貌的同时,也为优良家风的成功传承给出了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法。以下是范晓曼女士的部分演讲内容,从中也可以管窥国内首份系统构建“家风传承信托”理论与服务体系的引领性《报告》中的精彩篇章。 “
《报告》回应三个层面的关键问题
我们一直是坚信家风传承,不仅关乎家庭的本身,更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引擎。
在社会结构深刻的变化,价值观日益多元的今天,良好的家风塑造与延续既关乎了家族的长久繁荣,也决定了一个民族精神根基的的稳固与延展。家风是最基础的社会细胞文化,而家族精神则是一个家庭内在凝聚力与外在责任感的集中体现。我们从儒家修齐治平的逻辑出发,认为家庭是治理社会的源头。家风好则家庭稳、家族兴则社会正,这不仅是中华文化的千年智慧,也是现代社会构建良好秩序的精神支点。
惠裕全球家族智库提出未来的家风传承必须走向虚实结合,精神内核要持续的打磨,制度工具也要精准的匹配。资产服务信托作为保障性机制,能够确保价值理念在制度中沉淀,在实践中延续,这种融合正是让“传”与“承”都不再停留在口号,而成为可落地可持续的现实路径。
与此同时,《文明的引擎:中国式家风传承洞察报告》也回应了三个层面的关键问题:
1、 从家族的视角
我们看到传承动因,从财富的延续正在向价值延续、责任传递与精神建设升级。
2 、从专业的视角
我们识别出家族信托、家族宪章、遗产工具等在中国家族的本土化落地的逻辑。
3 、从行业的视角
我们展望了服务模式正在从定制化走向标准化、普惠化的发展趋势。
惠裕也希望通过这份报告的发布,为处于不同阶段的中国家族提供可参考、可实践的路径建议,让更多的家庭和家族找到属于自己的传承方式。
我也特别感谢国投泰康信托在整个项目中的深度参与,他们用金融向善的理念、用行动去证明金融不仅服务财富,更多的是能够服务文化与文明的建设。只有当金融工具和家风理念深度结合,才能真正推动优良的家风,从少数人的关注走向全社会的共识。
最后我也想感谢每一位参与本次调研的专家学者与家族代表,你们的洞察与经验,使这份报告不仅具备了学术价值,更具有高度的实践指导意义。
每一个家庭注重家风,一个社会才有温度,当无数家庭把精神传承当作共识,这个国家才真正拥有文明的底气与文化的韧性,这就是我们今天共同努力的意义。让我们以今日为起点,让优秀家风成为新时代的精神明灯,照亮每一个家族每一个个体,也照亮了我们共同的文明之路。
中外家族精神的传承脉络与不同之处
接下来就要由我来对这份报告进行解读。很多家族企业现在的一些困惑,不仅仅是传承本身的问题,而是仅凭信托架构的指引,是不能够完全去激活家族生命力的。过去十年,家族信托的普及已经非常广泛了,但为什么现在把家风建设提到很高的维度,是因为大家在实践过程当中遇到很多难题。
首先我们溯古探源,从中外家族精神的传承脉络当中,会看到家风家训在中国的历史上其实经历了六大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核心价值观是趋同的,我们总结出来一些共同的关键词。比如:钱氏家训、颜氏家训、曾国藩家训,都会比较重视教育,强调道德责任,鼓励勤俭节约,倡导团结。
我们也梳理了罗斯柴尔德、洛克菲勒等等这些国外大家族的家训,会发现西方家族的家风传承更注重商业智慧,同时强调社会责任。我们看到巴菲特今年最后一封亲手撰写的致股东的信,重点谈到了两层意义,一层意义是对于公司的治理,他希望确保有合适CEO和合适董事会的双轨并置,进行很好的结合。第二层意义,就是关于家风传承,是以慈善为优先的理念,然后选择有卓越能力的接班人。这是中西方在家风家训方面有些不同的地方。
中国古代的家风家训仍具有现代意义,但面对时代背景的变化,会表现出约束力不足。有些家训是挂在墙上的,但没有演变成对我们今天家族传承的教育,或者说可践行的内容指引。还有就是工具的缺乏,到今天还是要继续提倡去加工这些家训家风,挖掘其本身的意义在哪里。
当代家族家风传承的三个实践特征
其次我们要观今查变,看一下中国家族精神的时代风貌是什么?《报告》总结出当代家族的五大精神特征——文化自信、创新变革、精神富足,多维发展和社会责任。我们将其划分成一个两维的模型——向内自洽、向外影响,以及持久性和灵活性。
内向持久型,家风的关键词包括自强、勤奋、务实、拼搏。外向持久型,家风关键词是热爱、坚持、专注、道德。内向灵活型,家风的关键词是精神富足、包容、自由和传承。外向灵活型,家风关键词是创新、灵活、韧性和责任。
从这个模型里面,我们看到有持久性——强调坚持韧性等长期持续的精神品质,以及灵活性——强调创新、拼搏等适应变化和挑战的精神品质。而向内自洽,强调内在的精神和价值;向外影响,则强调对外部社会影响力和责任。
家风传承并非富裕家族的特权,但目前多以财富传承的附属需求存在。那么,家族因何启动家风传承呢?延续家族品质、促进后代发展、弥合价值观的差异、传递责任等等都是目的,这些往往也是写进家族宪章里面的。
我们再看一下当代家族的家风传承实践特征,第一个特征是“重道德引领轻制度建设”,大家还是觉得家风建设,就是一起开一个家庭会议,本质上还是用道德约束来引领大家,但这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要注重家风共识形成的过程是怎样的,此外就是用什么样的制度保障,才能够让它执行下去。这也是家族会觉得很无力的地方,因为这和企业制度、公司制度是不一样的,不能用特别强硬的办法。
当代家族的家风传承的第二个实践特征,是操作缺乏专业指导,存在局限性和有效性风险。大家都在摸索,而且没有可参考性的适应现代家庭和家族的制度保障和体系。第三个特征是纸面传承非常普遍,缺乏认同实践和监督约束。家族宪章写得很厚,但让家族几代人能够在一个共同的原则下实施一些有效的行为,还是很难的。
家族价值观的与时俱进存在挑战
那么,当代家族在家风传承方面面临那些困境呢?这可以从三个维度来讲,一是家风定义层面;二是价值认同层面;三是传承布局层面。
从家风定义层面来讲,价值观的与时俱进存在着挑战。到底我们现在的家庭价值观应该怎么去遵从?我们读《颜氏家训》、《了凡四训》,那个年代的家族有社会共同的价值观去遵从。现代社会当然也有,但由于多元文化、时代变迁、教育背景不同、生活地点差异,就需要家族成员通过不断共创、不断迭代的方式,在不同的时间段和主题下践行一个准则,慢慢让家族价值观演进变得更有秩序。
从价值认同层面来说,一些大的家族面临人心已散、认知不同频的情况。可能这一代非常有责任地想把家族的精神风貌和文化变成最核心的主轴,但面临的问题是家族太多分支了,比如想做一个家族文化基金,家族内部就会有很多不认同的声音。所以,由于角色定位不清晰、权责利不匹配、沟通不顺畅、话事人离世、传承意愿断层等因素,都会在价值认同层面让当代家族的家风传承遭遇困境。
此外,在传承布局层面,错失关键布局时点和培养期,规划意识滞后以及对工具缺乏认知,也会导致优良家风无法传承。
建设包容、多元且适应时代的新家风传承体系
再次是要做到融会贯通,在专业诠释下形成传承智慧。家风的形成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家族共识的构建,通过梳理口述历史、梳理家族精神,明确不同家族成员对家族价值观的理解,形成共识性家族精神。第二阶段是家族约定的理与法,将家风理念转化为适合不同家族需求的具体家族宪章条款,明确家风传承信托架构和家族内部治理机构,并形成相关法律文件、设立相关信托、基金会。第三阶段是将家风融于生活。
在家风形成与传承的过程中,可以体现出专业的价值。资产服务信托能实现法律效力和治理机制的双重保障,通过个性化设计满足多元化家风传承的需要,并实现长期存续,确保代际传承的持续性。而家风传承的技术难点,在于“量身定制+与时俱进+切实可行”,其成效高度依赖于专业引导的质量和水平,并且相关法律环境的复杂、多变、成熟度有限,这都为传承方案带来挑战。
家风传承,未来的发展趋势与服务创新。一定是要去建设包容、多元且适应时代的新家风传承体系,每一个从业机构都要去思考服务的多元化维度。另外,小步快跑标准化服务,可与促进更多中等收入家庭开启家风传承。
现在,大家都盲目在工具层面去“追新”,我们认为意义不大,要形成综合运用的最适用解决方案。而实践项目、科技手段和多媒体形态进步,为家风传承的载体带来更多可能。特别是应该发挥年轻的二代、三代对于高科技追逐的“热情”,比如可以去模拟父辈的声音,将来与孩子进行对话,这些科技手段的运用,对于未来的家风传承会很有帮助。
最后,我想谈的一点是“家国同构”。塑造个体健康价值观和世界观,构建和谐团结的家族,长久提升“小家”的幸福感,非常之重要。在社会人口结构变化的进程中,良好的家风传承将有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同时,在产业升级和转型的关键时刻,家风传承对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总之,家风传承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重要意义。
版权所属:fott.top 非授权不可转载, 联系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