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退休,家族办公室接棒长期主义:不是“股神”,是“责任型企业家”

前言:巴菲特即将退休离开资本舞台,资本世界并不会沉默,反而正迎来新的声音。对家族办公室而言,这是接过“长期主义”火炬的最好时机。

5月7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参加国新办新闻发布会时表示,巴菲特今年即将退休,但是价值长期投资、理性投资、努力回报投资者,这些基本的理念是不会退休的。

巴菲特退休以后,这个时代也在呼唤新的伟大的投资家,我们市场有一批非常优秀的企业和企业家,相信也一定会产生一批优秀的投资家、投资机构。也许不是、两个股神,但肯定会有一些百年老店、投资机构,优秀的投资团队会在我们的市场上产生。

《家族办公室》杂志认为,证监会主席吴清关于巴菲特即将退休的言论,实则传递出一个值得高度关注的信号:时代更迭之下,投资信仰不应更迭,而家族资本正是承接这一信仰的中坚力量。

一、理念传承:巴菲特退场,信仰不退场

家族办公室天然是“长期主义”的拥护者。它们不像公募基金那样被季度业绩驱动,也不像PE/VC那样必须在3-5年内退出,而是背负着“跨代财富管理与使命型资本”的责任。因此,巴菲特倡导的价值投资、理性决策、对资本负责任的态度,正与家族办公室内核高度契合。吴清主席提及“价值长期投资、理性投资不会退休”,其实是对包括家族办公室在内的长线资本的一次理念召唤。

对中国新兴的家族办公室而言,这是一次“集体确立投资信仰”的时代窗口。尤其在市场波动、AI泡沫与地缘动荡交织的当下,更需要一套稳健的方法论与信念支撑长远判断。这种精神财富的“继承权”,也许比实打实的资产配置更为重要。

二、新时代投资家:不是“股神”,而是“责任型企业家”

吴清主席并未鼓励神化“新巴菲特”,而是强调“不是一两个股神,而是一些百年老店、投资机构,优秀的投资团队”。这一表述对家族办公室有两个层面的启示:

制度建设比明星个体更重要。 家族办公室应注重建立“有纪律、有审慎、有文化”的投资体系,而不是依赖某位天才的灵光一现。正如瑞银、罗斯柴尔德家族办公室的稳定成功,归因于长期治理框架,而非“英雄”。

家族资本正在崛起为中国市场的“本土长线资金”。 在过去,中国市场缺乏真正意义上的“百年基金”。但随着家族办公室制度化发展,中国也有条件孕育出一批稳定、稳健、代表长期价值的资本机构。在此背景下,“家族办公室+专业投资团队”可能成为本土对冲短期市场情绪、提供理性流动性的关键变量。

三、责任型投资的“中国样本”:从家业到国运的共振

家族办公室既是财富的管家,也是社会责任的执行者。吴清主席的发言为家族办公室提供了更高一层的定位:不仅是“家”的延续者,也应成为时代价值的承载者——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稳健金融、长期资本形成机制。

投资中国,不只是财务回报,更是一种文化认同与国家命运共振。中国的家族办公室应逐步成长为“本土的贝莱德”,既懂中国企业家,也能穿越周期;既服务一户家族的需要,也护持一片经济土壤的健康。

《家族办公室》杂志寄语:

当巴菲特离开舞台,资本世界并不会沉默,反而正迎来新的声音。对家族办公室而言,这是接过“长期主义”火炬的最好时机。不是为了复制一个神话,而是为了创造一套属于中国的家族资本范式——在风云变幻中稳立,在百年征程中传承。

版权所属:fott.top 非授权不可转载, 联系授权

Family Office Times的头像Family Office Times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