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站在老龄化加速曲线与居民财富管理需求井喷的历史交汇点上,2025年全国两会代表们积极建言献策,希望能够从信托制度的现代性转型,到健康险产品的普惠性扩容,再到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机制的系统性构建,为国民财富打造穿越周期的"风险缓冲器"。
来听听代表委员们怎么说↓
全国人大代表黄毅:加快启动信托法修改工作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天府银行董事长黄毅建议,进一步加快启动《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以下简称“信托法”)的修改工作,为行业长期稳定发展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
黄毅认为,信托法自2001年实施以来,为我国信托业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但与其他金融法律相比,现行信托法已难以适应现实需求,包括与其他法律衔接不足、部分条款与信托业务实践脱节等。
他认为,目前信托法修改总体滞后于同类金融法律。因此,亟须修改以促进信托业长期健康发展,推动金融法治体系进一步完善。
更多业内“声音”:
华鑫信托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勇表示,作为信托从业者,我们将以制度创新为根本,以科技赋能为抓手,以专业能力强化使命担当,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能。比如,针对“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加快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我们将加快养老信托、家族信托、慈善信托的产品创新,探索民生领域服务信托模式。
上海国际信托党委书记、总经理陈兵表示,公司将紧抓机遇大力发展支持消费、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新型信托业务,为信托在服务国计民生和经济高质量发展领域发挥特色化作用而不懈努力。比如在促进消费领域,将大力推动预付类资金服务信托的普惠化应用,解决消费者由于担心“商家跑路、退费无门”等欺诈行为而“不敢消费”的问题,让居民能够“放心花钱”。
渤海信托党委书记、董事长卓逸群表示,公司将充分发挥信托制度优势,动员更广泛社会爱心资源,推出更多具有特色优势的信托产品,聚焦偏远地区和特殊群体,帮助解决特殊群体教育、养老、医疗等基本民生问题,作为现有社会保障制度和基本医疗服务的有益补充。
随着《信托法》的修订工作加速,信托市场的发展前景愈加明朗。未来法案有望在信托财产的登记制度、慈善信托的税收优惠以及受托人责任体系上实现重要突破,这对家族财富和社会责任进一步融合产生积极影响。
全国人大代表周燕芳:支持壮大商业健康险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太保战略研究中心(ESG办公室)主任周燕芳认为,发展商业健康险有利于缓解医保基金运行压力、减轻居民个人医疗费用负担、支持医疗机构提供高品质个性化医疗服务,并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健康发展。
周燕芳提出,应明确商业健康险在多层次保障体系中的重要支柱作用,并将相关要求写入医疗保障法。
周燕芳建议,可大力推广商保在公立医院的一站式结算,提高医疗机构对商保支付的感知度。
在税收方面,周燕芳建议,进一步发挥好税收优惠和医保个人账户政策的引导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孙洁:长寿风险管理机制建设迫在眉睫
2024年12月15日起,个人养老金制度从36个先行试点城市(地区)推广至全国。目前,我国个人养老金开户人数突破7000万。近日,全国政协委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副院长孙洁建议加强个人养老金基础设施建设。
孙洁认为,当前个人养老金产品和服务有待优化。从供给端来看,个人养老金投资期限应以中长期为主。目前发售的个人养老金产品中,银行储蓄和理财类产品居多,除保险类产品本身具有长期属性外,基金、理财产品大多为1年—5年的短期产品。因此,亟须具有养老金管理经验的金融机构发挥作用,创新开发更多能够提供中长期稳健收益的养老金融产品。此外,长寿风险管理机制建设迫在眉睫。
文章综合编辑自:《【两会声音】两会上的信托“声音”》;《中国银行保险报》《两会声音 | 加快启动信托法修改工作;支持壮大商业健康险;长寿风险管理机制建设迫在眉睫》
本文为转载,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可二次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