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豪门郑志刚 “下场”全球短剧赛道,联手瑞士资本——霸道总裁“拍”霸道总裁!

前言

近日,香港知名企业家郑志刚涉足全球短剧行业,这一举动迅速成为行业和资本市场的焦点。

在全球娱乐产业持续扩展的背景下,短剧这一新兴内容形式正迅速占据各大平台的市场份额。作为“香港四大家族”之一的郑氏家族继承人之一,郑志刚的这次商业布局不仅代表着个人和家族商业的战略转型,也向市场传递出新兴产业的巨大潜力。

全球短剧产业的资本布局

日前,瑞士投资公司JAKOTA Capital与郑志刚达成战略合作,共同进军全球短剧市场。JAKOTA Capital专注于亚洲市场的战略投资,尤其在日本、韩国及台湾地区具有深厚的投资经验。据JAKOTA Capital在官网的披露,此次合作的核心是在纽约设立一家短剧公司实体 Duanju Corp进行管理,计划于2025年3月正式开始运营。郑志刚将为其提供战略指导。这也是他自卸任新世界发展行政总裁后首次披露的商业新动向。

JAKOTA Capital计划为该项目注入1亿美元资金,支持短剧公司及相关项目的发展,并与Digital Domain Capital Partners展开深度合作,助力短剧内容的制作、虚拟人技术、视觉特效及好莱坞推广等方面的突破性创新。此次战略合作不仅为短剧产业注入资金,还借力人工智能技术和全球化视野,将为短剧领域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根据《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预计将突破504亿元,增速远超整体电影产业,反映出短剧这一新兴行业在中国市场的庞大潜力。短剧凭借短小精悍、便于快速消费的特点,吸引了大量年轻观众。对于投资者来说,短剧不仅是一种新的内容形式,它也代表着资本在全球娱乐产业中不断调整布局的新趋势。

郑志刚与JAKOTA Capital的联手,正是看中了这一行业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在亚洲市场,短剧已发展出成熟的制作、营销与发行体系。JAKOTA Capital透露,他们与多家中国内地的短剧制作公司已展开初步接洽,并计划将亚洲的成功模式移植至西方市场,开拓全球更广阔的观众群体。

郑志刚:从地产帝国到全球文化布局

郑志刚是“香港四大家族”之一郑氏家族的长孙,该家族与李嘉诚、郭得胜、李兆基家族并列香港商界的四大巨头之一。郑家纯及其家族在2024年福布斯中国香港富豪榜上以221亿美元的财富位列第三,显示出郑氏家族在香港商界的深厚影响力。

郑志刚自2007年进入新世界发展以来,便在家族企业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尤其是他在2008年创立的K11品牌,成为了香港乃至内地的艺术与商业融合的先锋。K11购物艺术中心现已在上海、广州、沈阳等多个城市开设,成为文化与商业互动的重要平台。此外,郑志刚在投资领域也表现活跃,成立的C资本投资了众多行业领先企业,包括Casetify、小鹏汽车、蔚来汽车、商汤科技等。

然而,郑志刚的家族企业接班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024年9月,郑志刚宣布辞去新世界发展行政总裁职务,转任非执行董事及副主席。外界普遍认为,郑志刚的离职与新世界近年的经营困难和股东应占亏损有关。这一变化引发了市场对郑志刚未来发展方向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在他宣布将投身公共服务及文化艺术领域后,他的商业焦点显然正在向新兴产业及社会责任转型。

家族传承与创新:在变革中找到家族的未来

家族企业的传承历来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尤其是在跨代继承过程中,如何平衡传统与创新,如何在坚守家族精神的同时适应时代变迁,是每个家族掌门人必须面对的挑战。在郑志刚的身上,这种挑战尤为突出。

郑志刚的家族自郑裕彤创办新世界以来,便成为香港商界的璀璨存在。家族的商业帝国不仅在地产、百货和珠宝等传统行业扎根。作为郑氏家族第三代继承人,面对着互联网、新科技的冲击,家族企业原来所聚焦的房地产和零售商业这两个传统产业正在式微。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如何保障家族财富的持续增值?如何让家族企业的价值观与文化传承在新时代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回顾郑志刚的商业路径,我们发现,郑志刚的家族企业传承并非简单的“继承”,他充分理解到家族企业传承必须适应时代的变化,因此并未局限于传统家族企业的固定模式,而是基于家族资源基础上,选择了不断地突破与创新。

例如,将地产业积累的资本注入医疗、科技、金融、文化艺术等新兴领域,实现从传统产业的积累财富,到跨行业、跨文化的价值拓展。通过创投、并购、合作等多种方式,实现传统资本与前沿科技的嫁接,构建"地产现金流+科技成长股"的复合资产结构。

通过K11这一品牌的创立,郑志刚在商业模式上尝试融合艺术与商业,推动了家族企业在文化产业上的拓展。K11的成功正是郑氏家族“传承”与“创新”的缩影:既能保持对传统商业文化的尊重,又能在现代社会中激发新的活力与创造力。

这次与JAKOTA Capital联手进军短剧行业,正是这一创新思维的体现。短剧作为一种新兴娱乐形式,符合当代年轻一代对于高效、碎片化内容消费的需求,同时也迎合了全球文化产业数字化、全球化的趋势。

郑志刚的这十五年的商业战略布局,正是家族企业创新与传承的生动写照。从投资到文化产业再到新兴的短剧领域,不管成功与否,我们看到郑志刚正在努力地将家族企业的传统优势转化为全球化视野下的创新竞争力。

创新的挑战:家族与时代的双重考验

随着新一代家族成员的崛起,家族传承确实需要突破单一的企业继承模式。与其说郑志刚是继承了家族的财富与资源,不如说他继承了家族的创业精神,并以此为基石,探索出了一条适应当代市场的家族发展新路径。这种路径的核心是深刻理解商业模式、文化认同与市场需求的动态变化,找到一个更能跨越时代边界的家族企业发展模式。

然而,在家族企业的传承过程中,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如何处理代际间对企业管理与发展战略的不同理解。尤其在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市场环境瞬息万变的背景下,传统产业周期更迭加速,家族企业的传统运作模式往往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家族企业的跨代创新往往意味着在传承的基础上对企业模式和价值观的重构,也意味着可能承受更多考验。例如,跨行业转型的管理经验不足,或者新旧业务之间的资源分配问题。如何盘点资源、选择赛道、建立机制,保住家族基业长青?惠裕全球家族智库建议,可以尝试从三个维度进行系统性来找到家族企业传承解决问题的方案。

一、家族资源价值重构图谱

1. 人脉资产化:建立家族智库系统,将分散的人脉资源转化为模块化数据库,并利用家族办公室进行管理线上线下,实现关系链的有机传承。

2. 品牌势能转化:以百年老店同仁堂为例,其品牌价值已转化为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的投资背书,成功孵化生物科技子公司。

二、新经济赛道适配矩阵

从传统优势领域向新经济方向延申拓展,利用家族办公室进行传承机制创新实验:

1. 设立家族创新实验室:意大利阿涅利家族通过Exor投资控股,构建涵盖法拉利、尤文图斯、经济学人的跨界生态;

2. 创办二代创业加速器:泰国正大集团设立CP Group 7 Ventures,专门孵化家族成员的科技创新项目;

3. 构建动态传承评估体系:引入ESG指标,建立包含社会影响力、创新指数、资源活化率的多维评价模型。

三、风险控制机制构建

1. 设立传承过渡防火墙:新旧业务实行财务、法务、运营的三重隔离;
2. 构建数字化预警系统:对新兴业务实施实时数据监控,设置波动阈值警报;
3. 创新容错机制:预留年度投资额度的30%作为试错基金,建立快速迭代机制。

实际上,家族企业多维传承模式正在重塑商业世界的权力版图。纵观历史长河,我们发现所有家族的未来,并不是建立墨守成规的基础之上,而是存活于在不断进化和变革之中。

实施创新传承策略的家族企业,在新业务领域的成功率比传统继承模式。BCG的研究显示,明显被视为重点、优先考虑的转型,其成功率比没有得到重视的转型高48%(1)。其本质是通过资源解构与重组,完成家族资本从物理形态向数字形态的跃迁,在破坏性创新中实现基业长青。

结语:在全球家族企业的传承与创新的探索中,郑志刚的战略布局无疑为家族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启示:无论是跨行业投资,还是文化与科技的深度布局,都是将传统家族商业资源与新兴产业的创新模式相结合,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寻求突破,为家族财富创造一个可持续、具有长远竞争力的未来。

备注:(1)商业|BCG波士顿咨询:决定转型成败的前100天_澎湃号·政务_澎湃新闻-The Paper

版权所属:fott.top 非授权不可转载, 联系授权

编辑部的头像编辑部编辑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