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5年伊始,原本以为特朗普二次上台加征关税,会让中国资产价格承压,汇率走低,A股重回3000点保卫战。但实际情况却让人大跌眼镜,科技创新突破、经济转型成效、低估值和政策红利共同作用,让中国资产迎来了重估时刻。家族财富管理者需要具备全球视野,分享全球技术革命带来的资本红利。
2月以来,港股气势如虹,A股热情高涨,恒生指数上涨11.82%,上证指数3.24%,深证成指6.25%,涨幅均高于美三大股指。其中,阿里巴巴港股大涨38%,腾讯控股23%,小米17%、美团14%。
德意志银行2月5日发布的报告称,中国资产正经历“斯普特尼克时刻”,即苏联先于美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时刻,认为中国企业的估值折价将消失,预计A股和港股牛市将持续,并超过之前高点。
据彭博社统计,过去一个月,全球对冲基金以数月来最快速度涌入中国股市,推动在岸与离岸市场总市值增长超1.3万亿美元。与此同时,印度市场同期蒸发7200亿美元,创下历史最大资金外流纪录。MSCI中国指数连续三个月跑赢印度指数,为两年最长连涨周期。
外资机构近期为何集体看好中国资产?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核心逻辑,涉及科技创新、经济转型、估值优势及政策支持等多重因素:
首先是科技创新驱动价值重估
中国人工智能企业DeepSeek发布的AI模型引发了全球关注,被视为中国科技创新的里程碑。高盛、汇丰等机构认为,这一技术突破标志着中国在软件应用层的竞争力提升,推动中概科技股的价值重估。彭博智库策略师指出,此类创新可能成为市场对中国创新能力重新评估的催化剂。
DeepSeek的真正价值是让中国企业找到了一条参与全球AI产业链的一种方式,而且是一种优势非常明显的方式。这个方式就是廉价高效的工程技术。
过去,中国制造引入欧美技术,然后通过工程技术创新,在密集广泛的产业链中快速落地,生产出成本更低、更好用的商品。如今,这种廉价高效的工程技术触及到美国最领先、最敏感的AI领域。DeepSeek帮助中国搭上了这轮AI浪潮的列车,这就是中国资产重估的重要逻辑之一。
此外,中国资本市场通过政策(如“科技十六条”“科创板八条”)持续支持科技企业,科创板、创业板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九成。外资机构频繁调研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表明对中国新兴产业的长期信心。
其次是经济转型与增长前景
中国的新质生产力发展卓有成效。 中国经济正从传统模式转向以高科技制造、绿色低碳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贝莱德基金等机构认为,转型期的政策支持与产业升级将推动经济回升,并带动A股市场增长。
在DeepSeek推出之前,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光伏、数字经济等赛道已形成了全球竞争力。数据显示,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在过去五年提升近40%,创新驱动转型的成效正在加速兑现。
德意志银行强调,中国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全球竞争优势被低估,随着企业全球化扩张,MSCI中国指数的估值折价可能转为溢价。
再次是估值洼地与资金流入
当前MSCI中国指数的估值显著低于全球市场,贝莱德、高盛等机构认为这是“估值洼地”,叠加增量政策预期,外资回流趋势明显。例如,高盛主经纪商业务中,中国股票已成为2025年净买入量最大的市场。
而从市场估值层面看,目前沪深300指数市盈率不足12倍,处于全球主要市场低位,平均股息率超过3%,显著高于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凸显权益资产的性价比。
美国银行指出,2025年初美国股市的上涨动能减弱,而中国等新兴市场的回报率已超过标普500指数,促使资金转向更具潜力的中国资产。全球资金轮动机遇转到了中国。
还有就是政策环境与风险缓释
中国证监会2024年推出的多项政策(如支持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融资)进一步优化了资本市场环境。外资机构认为,政策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将提升A股的全球竞争力。
美国银行等机构预计中美贸易和技术摩擦不会升级,降低了外资对中国市场的风险担忧,成为做多中国股票的重要理由。
外资不仅“唱多”,也在“做多”。例如,富达国际已增加中国股票持仓,对冲基金近期买入力度创四个月新高;港股恒生科技指数等显著上涨,显示市场对利好的积极反应。
外资集体看好中国资产,本质上是科技创新突破、经济转型成效、低估值和政策红利共同作用的结果。未来需关注政策落地效果、全球经济波动及地缘政治风险,但短期内中国资产的吸引力仍将维持高位。
从资产配置的角度看,家族财富管理者需要具备全球视野,考虑创新型全球化公司,锚定更加稳健的全球宏观经济,摆脱单一经济体的各种不确定性,同时分享全球技术革命带来的资本红利。
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不代表平台观点,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独立判断和决策。
版权所属:fott.top 非授权不可转载, 联系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