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超高净值(UHNW)人群的普遍定义是资产净值30万美元以上。根据2017年的调研,超高净值人群增长了3.5%,达到22,6450人,而他们拥有的财富,增加了1.5%,达到27万亿美元。他们只占世界人口的0.003%,却拥有全球财富的13%。
误解之一:富豪的钱来自家族传承
全球65%的超高净值人士是白手起家,还有16%是继承了部分财产后再继续创造财富。换言之,全球只有19%的超高净值人士完全依靠继承获得财富。此外,继承财富的超高净值人士的平均净资产为1.3亿美元,而白手起家的超高净值人士则为1.42亿美元。即使是2170名亿万富翁,60%也是白手起家。欢迎订阅《家族办公室》杂志
误解之二:大部分超级富豪是投资银行家
的确,超高净值人士不少人是在金融投资领域获得了财富,但这一比例还不到50%。全球只有19%的超高净值人群在投资银行、对冲基金、风投等金融领域工作。
误解之三:科技富豪多半是
20 多岁辍学后创业成功的
这是很多人对创业者的印象,但科技行业的超高净值人士平均年龄是54岁,而且大都大学毕业。其实,科技行业只占全球超高净值人士的4.1%,有点意外吧?因为媒体对科技大佬做了太多报道。
误解之四:上藤校,
然后成为超高净值人士
尽管哈佛大学拥有最多的超高净值人士校友,而哈佛毕业生只占全球超高净值人群的一小部分。最知名的6所藤校的确拥有很多超高净值人士校友,但总人数还是不到7000人,在全球高净值人士中占3.5% 。另外,还有27 000名超高净值人士,约占13.6%,根本没接受过高等教育。
误解之五:富人不受经济周期的影响
超级富豪对经济周期的反应不同,也许有人对全球经济波动并不在于。但是,相比起主要资产是房地产的中产阶级,他们的资产“贝塔”值更高,财富与金融市场相关度高,更容易波动。他们还是很受经济周期影响的。
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超高净值人士数量减少了20%,他们的财富缩水22%。而亿万富翁的财富比标普500指数下跌得厉害-2009年下跌了47%。尽管财富缩水,他们还是有相当强劲的消费能力。
误解之六:富人不回馈社会
超高净值人士用很多方法回馈社会,慈善只是其中一种。超高净值人士一生之中的慈善捐款总额平均为2500万美元,而亿万富翁的慈善捐赠则高达1亿美元。全球三分之一的超高净值人士捐赠额高于100万美元。此外,影响力投资和小微贷款等回馈方式在高净值人群中普遍存在。欢迎订阅《家族办公室》杂志
误解之七:超高净值人士都有
私人飞机或者超级游艇
世界上只有小部分人拥有足够的资产,可以随心所欲地购置超级游艇。大约4万名高净值人士能够负担得起游艇或私人飞机,只占20%。许多超高净值人士和家人仍乘坐普通航班,只是会选择商务舱或者头等舱。大多数的超净值人士并不过奢华的生活,他们拥有财富,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体验。
本文编译自 Business Insider 的文章:8 Myths About The Super Rich,作者:Julie Zeveloff, 编译:刘若穗。
版权所属:fott.top 非授权不可转载, 联系授权